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9:14    次浏览
因中国央行引导利率走低,中国基准货币市场利率本周有望连续第六周下降,创2009年以来最长下降周期。中国央行本周再度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,为3月初以来第四次引导利率走低。截至上午10:25,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本周下跌54个基点至2.86%,今日下跌16个基点。与此同时,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3月份CPI同比上涨1.4%,尽管好于预期,但仍然大幅低于3%的目标。招商银行(600036,咨询)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告诉彭博新闻社:(通胀率)继续低迷,显示微热的经济和疲软的需求几乎没有改观。仍然有必要实施稳增长措施,放宽货币政策。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,中国央行本周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,中标利率为3.45%,较前一次下调10个基点。就在今年1月,该利率还为3.85%。继连续两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后,中国央行在过去3天里回收了150亿元流动性。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,一年期利率互换本周下跌16个基点,今日稳定于3.09%。自2014年11月下旬央行降息以后,绝大多数时间(到今年3月下旬),资金面都超预期的紧。为什么最近突然宽松了呢?兴业证券(601377,咨询)认为,之前紧的因素可能有很多,比如信贷的放量导致资金需求的上升、年末考核、股市上涨导致存款不稳定性增强、IPO打新、汇率等等。 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汇率以及与汇率对应的央行的操作。采用排除法:1)年末考核和春节因素只影响特定时间;2)股市近期持续上涨,IPO也即将开始,但资金面却非常的宽松;3)3月份的信贷不太可能很低,但3月下旬开始,资金就开始加速的松下来。因此,贯穿始终的对资金构成持续影响的因素,只有人民币汇率和对应的央行的操作的变化。具体而言,这个事情大概可以又分为这么几个阶段:1.央行降息,国内利率下降,叠加美元走强,资金流出,国内资金利率上升;2.美元强势,资本流出,在中短期内对央行放松形成一定制约(也可以说央行在观察外部形势),央行投放逆回购缓解流动性压力,但给的钱利率很高(7天逆回购利率3.85%,21天4.4%),资金利率一直没有下来;3.到3月份,两会的保增长信号明确,易纲也提出不会让人民币贬值,而到3月中旬,我们看到人民币中间价开始连续的升值,当然,从此时开始美元也开始出现了阶段性的调整。之后人民币也趋于强势。4.而这个过程中,资金的走势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:央行在干预汇率的同时,会投放美元,回笼人民币,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资金阶段性的收紧,所以需要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对冲,所以3月中上旬的资金一直比较紧张;之后人民币汇率稳定,美元也开始阶段性的走贬,资本流出压力减缓,有助于稳定流动性;汇率稳定(美元偏弱)之后,央行可以放心的引导资金利率下行,于是我们看到了回购利率的节节下降。兴业证券认为, 货币政策当下的框架应该是“稳汇率+低利率”,因为汇率稳定有利于稳定国内的资产价格,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,而降低利率则可以对冲掉强名义汇率对可贸易部门的损害。当然,这个过程中,美元的走势非常重要,如果美元很强,那么央行在稳定人民币汇率上需要花更多的“钱”,而这可能也会导致央行的动作不那么的爽快和直接。